Lepidico正在考虑出售或合资Karibib锂项目

这家澳大利亚矿业公司目前正在评估一系列战略选择,例如出售合作伙伴公司的少数股权,出售资产或寻找其他符合其目标的有前景的交易。

2024年9月12日

GEM Diamonds再次在莱索托的一个矿场发现了大型钻石

Gem Diamonds在莱索托拥有70%矿权Letseng的矿开采了一颗122.20克拉的II型白色钻石。

2024年9月12日

«Norilsk Nickel»诺里尔斯克镍业公司将在泰梅尔建造新定居点

图哈特是在20世纪下半叶自然出现的。当时,北方原住少数民族的代表在Norilskgazprom(«Norilsk Nickel»诺里尔斯克镍业公司的子公司)的设施附近为工人提供临时住所,因为他们靠近通讯和家庭设施。该定居点位于该企业的卫生保护区。

2024年9月6日

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瑞士手表消费国

根据瑞士钟表业联合会(Federation of the Swiss Watch Industry,FHS)的数据,7月份的钟表出口显示出复苏迹象:海外总销售额同比增长1.6%,而6月份则下降了7.2%。

2024年9月3日

«Norilsk Nickel»诺里尔斯克镍业公司上半年铜产量增长,其他金属产量略有下降

2024年第二季度,镍产量同比增长15%,达到48000吨。在这方面,我国代表团欢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提供的援助。计划增加的原因是根据提高生产效率方案增加了矿石产量。

2024年8月28日

论钻石市场上的竞争问题:无产阶级专政下的钻石第(4部分)

2010年11月22日

苏联钻石项目的发展曾局限在世界钻石市场严格的单通道组织系统框架之内,这个系统由S •罗兹 Rhodes创立并经过奥本海默Oppenheimer家族精打细磨、日臻完善。
苏联作为戴比尔斯De Beers调控之下的原料来源被纳入这个系统,但却没有获准参与定价程序。
苏联领导层在钻石工业领域的一切战略决策实际上也服从于这个原则。

在雅库特西部具有里程碑意义地发现金刚石矿床之后,戴比尔斯De Beers与苏联建立关系的成就更是如此显而易见,以至于我们不禁感到 — 这是良好的老伙伴关系的合乎逻辑的发展,而不是意识形态中水火不容的对手出于短期的唯利是图而沆瀣一气。

但是,俄罗斯重建后的专业文献(在苏联的公开资料中实际上没有明确涉及苏联和戴比尔斯De Beers相互关系这个题目)断言 - 苏联领导和戴比尔斯De Beers公司业主的接触恰恰始于1959年。
就在那时,菲利普.奥本海默Philip Oppenheimer(欧内斯特.奥本海默Ernest Oppenheimer的兄弟)访问了莫斯科并签署了成交出售第一批雅库特钻石的协议书。
对于这个日期,绝大多数探讨世界钻石市场历史外国作者也持相同观点。

在1958年以前,苏联完全没有钻石工具产业,在1961年以前完全没有切割和打磨行业,—  而从1946年就开始工业开采的乌拉尔金刚石用到哪里去了?又是如何使用的?这个问题仍然悬而未决。
在公开资料中找不到任何关于乌拉尔金刚石的蛛丝马迹,关于它们长期在戴比尔斯De Beers公司参与之下出口国外的推测 — 也仅是一个具有一些间接证据的假设,但尚未得到任何直接证实。
而在乌拉尔钻石矿开始运营之前,苏联显然不可能和金刚石原料市场有任何关系。
投放到金刚石市场 - 这也不可能。

那个世界钻石市场从其存在的最初几年开始就处在共产主义俄国领导层的密切关注之下。
因为,在革命后的经济崩溃笼罩全国的条件下,在20世纪20年代初,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主要的、其实是唯一的出口项目是从"剥削阶级"那里没收来的财富:稀贵金属锭,硬币,珠宝,各种古董和宝石,首当其冲的就是钻石。

因此,1921年苏维埃俄国外贸业务的最主要收入是古董 — 900万金卢布,排在第二位的是钻石 - 700万金卢布。
但这只是有据可查的数字。

事实上,俄罗斯钻石投放市场的规模和方式简直是非常可怕的。
沃尔特.克里维茨基Walter Krivitsky(1918年 - 1921年是共产国际官员,后在苏联秘密警察部门就职– 编者注)回忆说:

"通常的程序是国家政治保卫总局OGPU发个指示就给共产国际送去一口袋(原文)没收充公的钻石...."。

而且看起来,这"一口袋" 还真不是夸大其词。
共产国际西欧局书记雅科夫.列伊克斯Yakov Reix在回忆录里写道:
"到处都是黄金和珠宝:从戒托镶口里抠出来的宝石一堆一堆撂在货架上,显然有人扔在那里想把它们筛选分类。
门口的一些箱子里装满了戒指。
在另一些箱子里装着黄金戒托,宝石已经被抠掉了。
加涅茨基(雅各布•弗斯特伯格Jakub Furstenberg 在上个世纪20年代担任财政人民委员部副部长和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人民银行行长— 编者注)用手电筒划了一个圈笑着说:
 “挑吧!"

然后,他解释说,所有这些珠宝是契卡受列宁的委托从个人的手里没收来的,捷尔任斯基送到这里用于党的秘密需要。
我还真是没办法挑选:
怎么进行鉴定?
我对宝石的确一窍不通。
"您以为我懂得更多吗?"加涅茨基回答道。
能到这里来的人只能是伊里奇(指列宁,译者注)信任的人。
您就看着挑吧,需要多少就拿多少。
伊里奇写了个条子,让您多拿点。"
我开始往箱子里装,而加涅茨基还反复说:"多拿点......"

我装了满满一手提箱(原话!)钻石,而黄金我没有装,因为太占地方了......"
曾担任斯大林秘书的鲍里斯•巴扎诺夫Boris Bazhanov在他的"回忆录"中提到了一个"中央政治局钻石基金"

大量品质卓越的钻石暗中地下流通,他抱怨说,"不知道它们的命运最终归宿何方。"

而今天,在巴扎诺夫Bazhanov的回忆录出版几十年后,这笔资产的命运仍然不得而知,完全有理由假设,它们也没有逃脱共同的遭遇,而被装进"口袋","手提箱"和其它用于钻石业务的外国包装物里转移到了彼岸那烟雾弥漫的不列颠群岛。

这种独特的出口业务,导致了理所应当的后果 —
世界钻石价格迅速下滑而钻石商界大户 -  戴比尔斯 De Beers也体验到了理所应当的恐慌。
为了稳定市价,戴比尔斯De Beers公司于1921年被迫大幅度(至少25%)缩减在南非的金刚石开采量。

但是,以倾销价格出口的俄罗斯钻石却持续增加:
因为不断进取的布尔什维克和他们的共产国际同事们开发了越来越多的"窗口"和"渠道",通往波罗的海国家,波兰、芬兰和远东地区、土耳其...

钻石走私的浪潮席卷了欧洲和美国:
尽管一些"红色"信使数以十计地被捕,但他们的数量却以几何数级方式成倍增长。
客观地说,这种倾销给金刚石-钻石市场的所有参与者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 这种状况显然需要整顿。

1920年,昂尼德.克拉辛 Leonid Krasin被任命为苏联驻英国全权代表。
这位著名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官员能够进入英国上层人士的圈子,很显然,也包括实实在在的钻石市场,这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他给财政人民委员部领导人的一些信件样本就绝对足以为证了:
"在有组织和计划地销售珠宝之前,我们还不够成熟,共产国际和其他机构的经营失误更是导致了钻石市场价格下跌,这也为将来留下了足够的前车之鉴。"

尔•克拉辛精确地确定了走出席卷钻石市场危机的方向:
"应该立即停止通过格克汉•阿丘斯Gokhran Arcus长官介绍的可疑人士(瑞典人卡尔  费尔德Karl Feld和其他人)一次性销售艺术珍品和钻石,还应中止通过高贵的"克里姆林宫夫人们"来销售(高尔基的妻子,演员玛丽亚  安德烈耶娃Mariya Andreeva,加米涅夫的妻子尤尔科夫斯卡娅Yurkovskaya和托洛茨基的妹妹 - 博物馆馆长奥莉佳  加米涅娃.  布朗斯坦Olga Kameneva Bronstein)。

反之,必须尽快建立联合企业(合资公司)共同销售钻石,最好是与戴比尔斯公司联手。
这种辛迪加集团应获得垄断地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稳定的钻石市场并开始逐步提高价格。
该集团应该按我们的财产寄存价值给我们发放计息银行贷款。"
尔•克拉辛Krasin关于苏联"没收充公"的钻石直接流向戴比尔斯De Beers公司的建议确实有自己充分的理由。
首先,这种销售方式确实保护了钻石市场不至于价格暴跌,在这个问题上苏联方面以前却从不问津。
其次,与罗思柴尔德家族和摩根这些银行帝国严肃的业务往来又重新出现,而戴比尔斯公司与他们曾有关联,这样,没收来的钻石已经不仅仅作为一般的商品而是作为一种资产出现,从而可以担保各类信贷交易,包括获得先进技术和现代化设备。

最后,只有戴比尔斯公司和有影响力的客户才能掌握这些"红色"钻石的流通,以便避开外界的视线。
当然,这样做的重要性也不仅在于防止原来的主人们辨认出自己的宝贝,因为布尔什维克抢来的宝石后来出现在欧洲和美国著名拍卖行的拍卖产品目录中,爆出了许多的丑闻。
联手运作大批钻石的这种秘而不宣的默契奠定了那种金融组织网络结构的基础,随后对苏联转移国防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开创了盎格鲁撒克逊精英和苏联上层之间直接非正式接触的机遇。
1921年3月16日,苏联和英国签署了历史上第一个贸易协定。
列昂尼德•克拉辛Leonid Krasin代表苏联一方签署协定。
这份协定包含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条件。
英国承诺,"即使任何一级法庭下达指令,也不得查封和占有从俄罗斯出口的黄金、资产、证券或其它货物。"

事实上,这种限制使得英国政府不能干预在该协定项下进行的商业交易(更不用说外国的政府了)。
如果考虑到,在英国和俄罗斯签署协定时双方之间并未建立外交关系,我们必须承认,该协定只是布尔什维克强行合作的正式庇护,其制约力比英国国家机构更为强大。

尔•克拉辛Krasin在协定签署之前半年已经在伦敦开办了一家阿尔科斯ARCOS公司(全俄合作有限公司(伦敦英苏贸易公司))。
这家公司开创了一系列的公司的先河("在美国的苏美贸易公司Amtorg,在德国的维斯托尔格"Vestorg"和德俄运输公司"Derutra"等十多个规模较小的公司),它们成了上个世纪20年代苏联主要的出口产品的商业交易中心:即黄金,古董和钻石。
尔•克拉辛Krasin甚至创办了"苏联-南非综合贸易公司" – 这个名称不言而喻,是考虑到这个时期在出口钻石方面,俄罗斯在南非联盟唯一的、名符其实的战略合作伙伴是戴比尔斯公司。

全俄合作有限公司(伦敦英苏贸易公司)不仅在历史上是第一个 - 她还是所有业务的最强大的、真正的"大本营",而尔. 克拉辛Krasin本人也经常监督公司的活动。

自从签署英俄条约之后,俄罗斯黄金和钻石出口就迅速走上了文明的轨道。
苏联的尔•克拉辛传的作者一直把消除"黄金封锁"的功劳记在他的名下。换句话说,尔•克拉辛的功劳就是把贵重品的纯粹走私贸易过渡到了不违背进口国法律的大型批发交易。

克拉辛(无论是对买方还是卖方对问题的道德方面都不感兴趣 - 事实上,道德问题说的是销售赃物)。相当一部分钻石根本没有进入市场,而成了抵押资产。钻石价格稳步上升,涨幅达30-40%,如此一来,野蛮的苏联式倾销造成的损失就又非常迅速地得到了弥补。自1922年起,"戴比尔斯"公司开始增加开采量,并在五年后就已经超过了战前的水平。布尔什维克党从贵重品销售中所获取的利润花到哪儿去了? 当然,给饥饿的国家购买了的粮食,还购买了工业设备、运输工具等等,维持了驻外苏联使团的开销。但这不是主要的。没收的钻石成了众多"私人"公司启动的资本(而苏联是这些公司的最终受益者),还通过第三方投资到了世界龙头工业集团的大股份,并成了有保障的雄厚信贷之路。通过此网络,苏联毫无障碍地获得了掌握最新的国防技术的机会,也因为这个网络,苏联创建了一个军工联合体,从而在1941-1945年俄德四年的血战中把欧洲大陆控制全球原料市场份额的机会消灭殆尽。这个成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网络将会在苏联存续期间一直稳定地运转,其中保证了包括在获取核机密方面的神奇"苏联情报机构成就"以及轻松摆脱"巴黎统筹委员会的限制"。

以给苏联国防工业大量配备设备和技术工艺为"主要"目的的网络结构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建立起来了。
可以用"首先"来替代"主要"一词。苏联源源不断地出口没收来的贵重品,1930年达到了顶峰,而启动"斯大林工业化"所必须的条件已经形成了。结束一项大型业务需要履行相应的手续。

"1927年5月12日,大约下午4点钟,在侦探的伴随下警察中队(共约200人)突然包围了位于摩根大街49号的全俄合作有限公司(伦敦英苏贸易公司)和苏联商务代表处所在的大楼,然后闯了进去,并封闭了所有的出口。"

两个机构的数百名员工,其中包括许多英国人被捕,其中一些人遭到人体搜查。这引自伊万  麦一斯基(杨   莉霍韦茨基)«苏联外交官之回忆录»里一段话。伊万  麦一斯基是尔  克拉辛的副手,1926年11月24日克拉辛死后至1929年,在苏联使馆还担任着全权代表副职的职务,1932 – 1943年,担任驻英国苏联特派全权大使。

对全俄合作有限公司(伦敦英苏贸易公司)的突袭在外交界和媒体引发了强烈的议论,为英俄双方的很多相互间的索赔提供了一个理由。伊万•麦一斯基确信,英国人在全俄合作有限公司(伦敦英苏贸易公司)曾在寻找某些文件,揭露这家公司破坏"共产国际"的活动,但"彻底失败"了。英方不得不承认,为期四天(!)的搜查毫无结果,竟然没有搜到任何共产国际档案。苏方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赞同说,是的,你们什么也没搜到,因为什么都不可能没有。

其实,这个"一无所获",是唯一的大丑闻的"强烈的不快之感" - 于是,好奇的围观者请我们不要担心,在伦敦全俄合作有限公司(伦敦英苏贸易公司)的活动并不代表有任何阴谋的兴趣。

如果2010年5月伊戈尔  佐洛图斯斯基没有公布"我们三人在场"的纪实消息的话,那么"对全俄合作有限公司(伦敦英苏贸易公司)的突袭"就只是一个由"腐朽帝国主义"堡垒中最保守国家授意发起的针对年轻苏维埃共和国的挑衅行为的明确的证据。依  洛图斯斯基的父亲 — 彼得  佐洛图斯斯基于1927年二月至六月在伦敦曾是国家综合政治局外国处(对外情报机构)的合法居民, 同全俄合作有限公司(伦敦英苏贸易公司)有直接的关系。

按照彼得  佐洛图斯斯基的说法,他前往伦敦之前,亲自会见了约瑟夫  斯大林。领袖很关心全俄合作有限公司(伦敦英苏贸易公司)档案的去向。撤离档案的任务交付给了彼得  佐洛图斯斯基,因为莫斯科对警方准备突袭全俄合作有限公司(伦敦英苏贸易公司)一事已经提前得到了通报。彼得  佐洛图斯斯基出色地完成了"所有时代与民族之天才"交付的委托任务 — 全俄合作有限公司(伦敦英苏贸易公司)的档案从英国运到了英国海军舰队驱逐舰上!原话如此:"他成功地说服了英国驱逐舰舰长帮助工人农民的国家,并在警察到达全俄合作有限公司(伦敦英苏贸易公司)之前,把有损声誉的文件从英国运出。"

这样一来,这位苏联居民招募同情"工人农民国家"的英国海军军官,他们一起往驱逐舰上装秘密档案,而警察大队突击全俄合作有限公司(伦敦英苏贸易公司)的办公室,但船舶此时已飞快航行了,比如说朝摩尔曼斯克开去。胡言?当然是一派胡言!

现在让我们稍微换一个角度来看一看当时的形势。到了1927年,以没收来的黄金和钻石作为基础的资金流动转化成了准备开始实施"斯大林工业化"的网络结构。这项操作完成得非常完美,其详细的历史经过、所有的"名字、密码、提交"都包含在全俄合作有限公司(伦敦英苏贸易公司) "总参谋部"的档案里。但是还有一个严肃的问题,那就是整个工作实际上都是由共产国际的官员一手操办的。也就是说,相当多的人有着"世界革命" 这样荒谬的思想,对"工人农民"国家确定的与"帝国主义"大国的关系有着太多的了解,这一关系,说得客气一点,并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甚至不属于近似马克思主义理论。自然,他们中的每个人的知识都十分残缺不全,以至于不能提供一个整体的图画。但把这些残缺不全的碎片正确地弄成一张拼图,并且明白实际上谁需要,又为什么需要"苏联"这个名称的设计图,这样的可能性又非常高。高到设计图的的作者可以承受某种风险。共产国际的官员们在新的配置中显然是多余的。全俄合作有限公司(伦敦英苏贸易公司)的档案包含着这些"多余的东西"的完整清单,应该转归给准备解决问题的玩家。应该完整无缺地转交过去,不能让一页清单丢失。为了保护这种珍贵的货物,要不惜驱逐舰,甚至不惜航空母舰。

彼得•佐洛图斯斯基不见得必须招募英国船长,他只是执行了命令。莫斯科得到袭击"全俄合作有限公司(伦敦英苏贸易公司)准确日期的消息未必可以算到苏联情报机构的功劳簿上,因为"一位高级合作者"好心地通报了这个日期。 "袭击"剧只是给往"卢比扬卡"运送档案的行动做掩护,在那里档案就其全部的程序已被利用上了。在以后的10年中,绝大部分把没收来的钻石转变为"工人农民国家"与"自由市场"经济结为纽带的网络结构的经营者们,有的被研磨成了"集中营的灰尘",有的用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有的死于车祸或者不明不白地死去。

有人试图从把人研磨成灰尘的磨盘中逃离出来,诸如所提到的瓦利捷尔  克丽维茨基 (1937年他去了西方,于1941年"用枪自杀"),这使得他们留下了回忆录。但是,大多数人却永远保持沉默。即使像彼得  佐洛图斯斯基那样在集中营中奇迹般幸存下来的人也并没有急忙告诉同时代的人,他们由于命运的支配而参与的进程的真实动机。只有最高权利集团幸免于难,像伊万  麦斯基这样为数不多的几个人是大游戏中主要的参与者之间不可或缺的中间人。这一权利高度完全可以操纵机密任务的解决方案,无论是组织乌拉尔山钻石的出口,还是雅库特矿产地开发的非常具体的计划都归其操纵。